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
甲骨文記錄的內容叫卜辭,一條完整的卜辭有前辭(敘辭、述辭)、命辭(貞辭)、占辭、驗辭四個部分,刻契時間不一。前辭記錄占卜時間與求問天神的占卜人名,起到敘述作用,所以又稱作敘辭和述辭。命辭記錄具體占卜事項,求問天神的問題,又稱作貞辭。占辭記錄占卜結果,這是巫師根據骨甲裂痕分析天神給予的答案。驗辭記錄事后占卜事項的結果,評價占卜內容是否被驗證。
說明了最早的文字不是用來記數的
sasadsa
甲骨文占卜吉兇的內容用了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將處理后的龜甲或獸骨,在背面加以鉆洞到即將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龜甲的正面就會在鉆洞的四周圍出現裂紋,這些紋路稱為“兆”。負責觀察紋路的人,也就是負責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斷吉兇之后,才將卜問的內容書寫、刻畫在甲骨上。
是從對世界的歪曲認識來的.是一種不科學的世界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