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公約會=睡眠或做夢,俗語叫做「夢周公」,或「去見周公」。究竟,「周公」與「夢」有何關系?周代的禮樂制度,便相傳周公所制訂。為孔子推崇。《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由此可見孔子對周公之仰慕,至形於夢寐。後世便以「夢周」來緬懷先賢,再引申為睡覺之代詞。
簡單的說就是
做夢
夢里約會沒成功。
周公?老公吧,請告訴我,我再翻譯。
因為傳說周公就是掌管別人的夢的,他能讓人做夢。不過這只是個傳說,沒有科學根據的。
周公與睡覺有什么關系?“夢周公”這個典故出自于《論語?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厲害啊!我好長時間沒有再夢見周公了!”孔子在這里所說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陜西寶雞東北),故被稱之為周公。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育繼位。當時成王還很年幼,根本不懂治國之事。在周朝初建、百廢待興之時,周公旦代成王執政,處理國家大事,營建東都雒邑,討平三監及東夷之亂,制禮作樂,為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卓絕的功勛。在穩定、管理國家的體制基本完備后,周公于攝政第十年還政于成王。?周公旦是古代杰出的家,思想家,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對西周的制度非常尊崇,因此孔子以“夢周公”來表達對西周社會的向往。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如唐代元稹的《聞韶賦》:“夢周公而不見,想圣德而思齊。”宋代蘇軾的《周公廟》:“吾今那復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 再后來,周公成了“夢”的代名詞,睡覺被稱作“見周公”了。《笑林廣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師晝寢,而不容學生磕睡。學生詰之,師謬言曰:“我乃夢周公也。”明晝,其徒亦效之,師以戒方擊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見周公耳。”師曰:“周公何語?”答曰:“周公說,昨日并不曾見尊師。”“周公解夢”的周公就是“夢周公”的周公? 民間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解釋夢境的書,叫《周公解夢》,這個解夢的周公與夢周公的周公是一個人嗎?他們有什么關系嗎? 其實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對父子。傳說寫作《周公解夢》的周公是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6年,殷帝乙去世,帝辛即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紂王。當時的西伯姬昌是周族人的領袖。他篤行仁政,尊老愛幼,招賢納士,因此深受周族人民擁戴,在商朝也有很高的威望,同九侯、鄂侯并稱為三公。
紂王即位后,起初也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立志做一個有為之君,但在位二十多年之后,隨著國力的強盛,紂王開始變得專橫殘暴。紂王聽信崇侯虎的讒言,說姬昌在國內積德行善,又時常流露出對紂王的不滿,說不定會奪取殷商的天下,便把姬昌抓來,囚禁在羑里的國家監獄。據說,為了斷絕姬昌與外界的聯系,
殷紂王不僅在羑里駐有重兵,還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層層設卡。姬昌的兒子想看望父親,也沒有得到批準。 在羑里被囚禁的時間里,姬昌將伏羲氏的先天八卦,與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進一步推演為六十四卦,并對每卦與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數的內涵和有關緣由,分別配以具有吉兇利否含義的卦辭和爻辭。《周易》就這樣誕生了。姬昌還把夢分為正夢、噩夢、思夢、寢夢、喜夢和懼夢等六種,他認為人之所以做夢,是因為上天想給做夢的人一個啟示,讓做夢的人能夠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情。所以民間將周公稱為是“演《易》”和“解夢”的大圣人,有“周公圓夢”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