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弘文 黃越彬 黃智淵 黃睿淵 黃澤洋 黃偉祺 黃瑋倫 黃彤彤 黃雪松 黃冠霖 黃秀杰 黃博超 黃幽朋 黃明軒 黃浩南 黃曉嘯 黃懿軒 黃建輝 黃志強 黃弘昌 黃天宇 黃泰宇 黃鑫鵬 黃國龍 黃俊楠 黃雨澤 黃炎彬 黃煜城 黃炫明 黃鴻濤 黃國豪 黃韻舟 黃文軒 黃新杰 黃哲瀚 黃鵬煊 黃天佑 黃展鵬 黃俊材 黃浩宇 黃松德 黃博文 黃峻熙 黃苑博 黃昊天 黃世博 黃晟睿 黃勁松
古今中外對王陽明的評價
王陽明文治武功,勛業卓著,堪稱一代名臣。明隆慶二年(1568),詔贈新建侯(此前,正德十六年即1521年已被封為新建伯且立牌坊),謚文成,頒鐵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說:“兩間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聯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關于王陽明客觀評價,大多是至高的。
《明史》評:“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他的同鄉、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黃宗羲稱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史學家、文學家張岱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清初學者魏禧說:“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清代著名學者王士慎說:“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日本學者高瀨武次郎在《日本之陽明學》中說:“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隨身攜帶的一顆印章上刻著“一生低首拜陽明”七字。
錢穆把王陽明的《傳習錄》歸為七本“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郭沫若在《王陽明禮贊》中說:“王陽明對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獨到的主張,而他的主張與近代進步的教育學說每多一致。”
余秋雨在《鄉關何處》中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于極致的卻廖若晨星。三國時代曹操、諸葛亮都能打仗,文才也好,但在文化的綜合創建上畢竟未能俯視歷史;身為文化大師而又善于領兵打仗的有誰呢?宋代的辛棄疾算得上一個,但總還不能說他是杰出的軍事家。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跡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并不太多。請隨便聽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是多高超的悟性,多精致的表達!我知道有不少聰明人會拿著花的 ‘客觀性’來憤怒地反駁他,但那又是多么笨拙的反駁啊!又如他提出的 ‘致良知’的千古命題,對人本如此信賴,對教條如此輕視,甚至對某種人類共通規范的自然滋長抱有如此殷切的期盼,至少對我來說,只有恭敬研習的份。”
——遠程教育記實與建議
提綱:
一:簡要概括文章主題的意思,同時提出本人的立場,為了證明這樣的立場(立場就是指文章的主標題),然后細分某一方面來說明之(比如你所說的從遠程教育方面入手)!
二:詳實描述現代遠程教育的現狀(遠程教育的歷史,內容,參加人員,這時要特別提到我們的教師隊伍如何面對這一嶄新的教育模式,有沒有困惑,有沒有變化!都是應該被提到的。)把教師這殊群體放到遠程教育(通常也叫網絡教育)下加一評論。(注意要有深度,不能泛泛而談,最好有事例做鋪墊,寫出來才有說服力)
三:總結性語言,可以的話,與開頭做一下呼應。
從文學的角度來講,這樣做能夠使文章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