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翻開周易那一刻,虛空之門就已經向你打開了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
你會發現
光讀讀周易完全不夠
然而吸引力又那么強大,完全無法抗拒
所以接下來,你就想學:
儒家典籍
道家典籍
佛家典籍
還想學:
六爻
梅花
風水
奇門
面相
八字
六壬
中醫
學完這些,你還是覺得底蘊不夠
于是又要學
歷史
文化
哲學
然而你發現還是不夠
又要學功法
可是功法不光是學就可以
還要天天堅持
當別人都在利用業余時間逛個街啊,聊個天啊,打個游戲啊,充滿快樂的時候,你卻要在吉兇悔吝、元亨利貞、之乎者也的書海里掙扎。
當別人花錢給女朋友買包包,買項鏈的時候,你省吃儉用的錢,全部都會用在淘書籍、找老師、路費等等上面。
至于用處,你花了那么多時間去學這些東西,得來的可能不是房子、不是車子,也不是鈔票和美女,也許僅僅是內心的一點充實和滿足。對生活的淡然和平靜。
預測,指導人生
凈化心靈
在我走進《易經》之前,我也有和很多人一樣的疑惑:那就是易經是學術嗎?易經是不是算命書?其實,這才是對博大精深的“易文華”最大的誤解。且不說很多國人都存在這樣誤解,我們先看看外國人怎么利用《易經》的,德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借助易經八卦發現了與二進制的聯系,后來發展了二進制;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玻爾借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同時呢,《易經》也被列入國學經典“四書五經”里。說到這里,這個疑惑,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周易“時歷三古,人更三圣”,上古時期伏羲(伏羲,三皇之一,是中華民族心智的先啟者,是人類從原始狀態步入文明時代的探路人)一畫開天地,始作八卦易經;到了中古之時,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繹出伏羲六十四卦;下古時期,孔子韋編三絕,用文字闡述了易經,稱之為“十翼”,意思是給易經插上十只翅膀。到此,完成了現代我們所看到的易經,這就是易經的由來。
在儒學的經典中,《易經》的地位無與倫比,六經之中,“易”居首位,歷代公認易是儒學思想基礎、核心和源泉。《易經》是我們用來認識自身、優化自身、適應自然、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其實它離我們很近。
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能都與《易經》有密切關系,比如說: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如何;新的一年的里我的運程如何;我們的穿衣搭配;我們的出行擇日;適合什么職業;適合和什么樣的人搞對象......
她就像大海中的燈塔,黑暗中的光明,迷途中的向導,她能使我們的生活不再迷茫。當然,前提是你要能讀懂她。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它歷經千年而留傳下來,肯定有他的道理。古來文人雅士大多知易,中醫易經相同。
現代人讀易經,可以學習哲學、古代文學知識,還可以預測一些事情,只是太深奧,不好學。
有興趣可以學,學不會也正常。
如果您是學習易經中的四柱預測學,就是 可以通過八字預測,準確的預測到未來是可以到達趨利避害的目的,給您舉個例子您自己去看看:
預測是提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舉個例子,一個小企業老板:如果預測顯示明年的財運會很好,那么今年就一定要放開手腳進行投資,為盈利鋪路,那么明年原本可能只賺100萬,但通過今年的投資增強,明年就賺了200萬。反之,如果預測到明年運氣不好,那么今年就一定要謹慎投資,減小投入,明年本來應該虧損50萬,但通過提前預知,只虧損了10萬。 這就是學習易經的好處啊